信息创造价值 数据汇集财富

智慧云极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众号
中国为何不买美国大豆了?背后是中国用多年布局,换来的“突围战”
发布时间: 2025-09-18 文章来源: 微信公众号

今秋九月,美国南部的大豆田一片金黄,饱满的豆荚压弯枝头,收割机的轰鸣早已备好 —— 这本该是豆农们喜迎丰收的时节,可一张张愁云密布的脸,却道出了反常的困境:曾经撑起美国大豆 25%销量的 “头号买家” 中国,今年至今一笔订单都没下。

“九月都到了,账本上连一吨大豆都没卖给中国,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美国大豆协会主席拉格兰急得直拍大腿,《财富》杂志更是直言 “形势极其严峻”。

要知道,往年这个时候,中国买家早该开启 “扫货模式”,至少 8% 到 9% 的年度订单早已敲定。从 “抢着买” 到 “不买”,中国对美国大豆的态度转变,藏着一段从被动挨打到主动破局的 20 年博弈史。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才是大豆的 “故乡”,甚至如今让美国豆农赖以生存的大豆,其 “祖先” 也是从中国引进的。5000 多年的种植史、19 世纪末 “世界大豆仓库” 的美誉、占全球 80%-90% 的出口量 —— 直到 2002 年,中国在大豆贸易中还保持着 “出口大于进口” 的优势。

但这一切,在 2003 年被彻底改写。美国凭借巨资研发的大豆品种,以 “高产、高油、抗病、适配机械化” 的优势,把种植成本压到了国内豆农难以企及的水平。国产大豆卖不上价,农民纷纷弃种,产能衰退。

更致命的是 2004 年那场 “精准打击”。当年 8 月,美国农业部以 “气候影响” 为由调低大豆产量数据,瞬间点燃市场稀缺预期。国际粮商惜售抬价、投机者集体做多,芝加哥期货大豆价格从 509 美分 / 蒲式耳一路飙涨到 12 月的 800 美分。

国内企业硬撑数月后库存告急,只能赴美国谈判采购。而美国坚持以期货高价为定价基础,迫使中国签下大单。可就在大豆漂洋过海的一个多月里,价格突然断崖式暴跌 —— 从 1056 美分腰斩至 505 美分。

中国企业瞬间巨亏、纷纷倒闭,而以美国孟山都、嘉吉等为首的 “国际五大粮商” 趁机低价抄底,重组我国亏损企业。截止 2006 年 4 月底一切尘埃落地时,彼时国内 1000 多家大豆压榨企业仅剩 97 家存活,其中64 家被外资控股。至此,我国大豆的种子、加工、运输、定价权等全供应落入了美国粮商手里,至今还没有缓过来。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4 年的 “大豆惨案”,让中国彻底清醒:粮食安全从来不是 “买不买得到” 的问题,而是 “能不能不受制于人” 的问题。既然中国大豆产量上不去,那就要有主权国家级的储备,用深不见底的储备来控制市场价格,进口大豆成为了我国不得不为之的阳谋。

之后中国成为了 “大豆进口大国”:每年进口量螺旋式攀升,对外依存度突破 80%—— 换句话说,中国人买的 10 粒大豆里,有 8 粒来自国外,而美国长期是最大供应国。2017 年,我国从美国进口大豆 3285 万吨,占总进口量的 34%。这种依赖程度,连美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33%)都望尘莫及。



图片

依赖单一国家,注定要被 “卡脖子”。这些年,中国早已把采购重心转向南美 ——2024 年数据显示,我国进口大豆 1.05 亿吨,其中从巴西进口 7465 万吨,占比高达 71.1%,巴西彻底取代美国成为最大供应国。

事实上,不止南美,中国的 “大豆朋友圈” 还在不断扩大:在非洲的莫桑比克、坦桑尼亚,中国企业帮当地改进种植技术、搭建物流网络;在中亚的哈萨克斯坦、东欧的乌克兰,农业合作基地陆续落地。通过技术援助、基建投资,中国正在构建 “多点供应” 的安全网,彻底摆脱对美国的单一依赖。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进口再多元,不如自己有产能”。这些年,我国把 “大豆扩种计划” 拉到战略高度,从政策、技术、面积三管齐下:补贴托底:2024 年大豆生产者补贴比玉米高 200 元 / 亩,农民种豆积极性显著提升;面积扩容:东北、黄淮海等传统产区扩大种植,2024 年种植面积较往年增长 15%;技术破题:“中黄 13”“黑农 84” 等高产抗逆新品种落地,平均单产提高 10%,年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在 2000 万吨以上。

国产大豆的 “逆袭”,让我们不再 “饥不择食”,也有了对美国大豆说 “不” 的底气。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4 年的价格暴跌,也让中国企业学会了用金融工具避险。如今,国内大型油企早已习惯通过期货市场 “套期保值”,提前锁定采购价格来平抑价格风险。

政府和金融机构也在加码支持:“保险 + 期货” 试点为农民兜底价格风险,银行推出专项信贷简化审批 —— 从生产到贸易,全链条的金融防护网已经织成。


图片

在此,作为专业的大宗商品企业运营及风险管理数字化服务商,智慧云极深入大宗商品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数字化转型经验,推出专属于大宗商品行业的涵盖大宗商品企业期、现、财等核心业务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智慧云极CTRM风险管理系统。

图片
智慧云极CTRM风险管理系统重点应用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首先,搭建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组织架构的建立和专业团队培养。
智慧云极CTRM风险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线下繁琐的业务流程进行线上简化与升级,应用数字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岛,将企业的各个部门、组织互联互通,并搭建统一智能数据管控平台,串接各个业务环节,实现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解决运营风险统计难、期货成交统计难、期现结合风控难、期货绩效核算难、跨部门信息同步难的问题提高决策准确性。
图片

其次,制度规则、业务流程和规范标准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支撑。

为了更精确地量化和管理风险,系统引入《套期会计准则》财务核算,通过数字化变革,利用数字化工具将数据清洗、分析、融合后,构建企业专有数据库,内设多层级账户管理体系,引入风险成分的定义、分析方法和风险敞口数据管理及一系列量化如时间序列、在险值、组合管理等风险管理模型,设计关键风险指标,进行动态风险监控、风险评估、决策与控制,通过设置严格的风险防控指标或字段,实现对业务执行过程实进获取、汇总和统计、对关键指标重点监控的自动在线监测,使风险管理从上至下高效落地。

建成企业内部自适应的事前,对资质、计划、方案、指令等进行审查批准的风险评估;事中,根据业务最新情况,更新风控指标和统计结果,警示通知和展示相关数据的实时管控;事后,将整个业务过程以及过程中的风险触发和审批流等保留痕迹以便内外部审计复查的追溯复盘,多维数据自动集成匹配与风险识别预警,对财务、报表、数据等集中管理,并支持自定义可视化,最终达到“小问题”自动决策、自动执行,“大问题”推送分析、辅助决策的目的。

图片

同时,市场数据与信息资讯资源的完善也是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智慧云极CTRM风险管理系统联合金蝶云·苍穹云平台搭建以全方位应用场景框架技术储备,搭建以云原生、分布式为核心技术能力的一系列丰富的行业可组装功能模块,形成覆盖供应链、财务、预警、监控、风控、协同办公等业务场景解决方案,各个功能模块就像一个个“积木块”,可自由组合,灵活配置。

头部或者大型的实体企业,可在标准化模块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开发定制;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可选择标准化模块灵活组合产品。

图片

如果您对智慧云极CTRM期现云系统感兴趣或想了解更多信息,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期待与您共同探讨大宗商品企业风险管理的未来!

图片


  • 上一篇 大宗商品人必看!掌控周期脉搏,做好风险管理,争取跑赢市场波动的法宝
  • 下一篇 金银狂飙,大宗商品会迎来新一轮牛市吗?